放下旅遊手冊,漫步京巷光景。

「為什麼不要櫻花季、楓葉季去京都?」

再訪時選擇冷門的季節來此,沒有簇簇櫻花、遍紅楓葉和紛飛白雪,街上盡是蕭瑟的枯枝,就像整座京被拉低飽和度,還是有遊客,但遠不及熱門觀光季節時的喧囂。儘管抹去豔麗的色彩妝飾,我仍深深著迷於裸的真實。

如果你是首次遇京都,可以安排多數時間去熱門景點,但別忘了至少留一天的空白,探索巷弄、走進店家。

藏身商店街的古老神社
  • 天滿宮

走在熙來攘往三条會商店街上,視線忽然被一側暖紅吸引,整齊的白籠映著黃光,經典並對稱的色彩營造莊嚴的悠然感,這是供奉「菅原道真」的天滿宮,身為日本平安時代的學者、詩人、政治家,被尊為「學問之神」。沿著走道側邊走入神社,門外商店的喧鬧逐漸安靜,尚未綻放的梅樹讓整體氣氛顯得更加幽靜。先到水手舍洗手淨身,再前往前殿正式參拜,鞠躬後將銅板投入賽錢箱敬兩個禮並雙手合拍兩次祈求,最後深深地一次鞠躬,願一切安好。

與神社結緣完,不仿走進左側,一旁還有四個小神社。

►塩竈神社:祭祀源融公,祈求安産。

►日之出稲荷神社:祭祀倉稲魂命,祈求商業繁盛。

►白太夫神社:祭祀渡會春彦,祈求求子。

►七社之宮:祭祀応神天皇、竃神、市杵島姫命、伊拝再尊、事代主神、大物主神、少彦名命,祈求勝負、避火、家內安全、商業繁盛、航海等。

  • 本能寺

走往人煙逐漸稀少的河原町通上,街上店家從通俗日常用品轉為書畫典藏、工藝精品到訂製西裝,說來反骨,但我確實更偏愛不經意間就會被忽略的神社,於是我遇見「本能寺」。

「人生五十年,與天地長久相較,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者乎?」

第一個浮現的歷史事件,是1582年織田信長在此自盡的「本能寺之變」,後來看了介紹才知道本能寺創建於西元1415年,現在的本堂是於1928年第7次重建時所修復,經歷多次祝融之災,寺方特別將「能」的右邊兩個代表「ヒ」(火)的偏旁改成「去」,希望能藉此「去火」,祈求不要再被燒毀。

相比天滿宮的鮮豔、人潮,這裡的幽謐才顯得多有力度。小人之為物,不能僅僅看作個人道德品質的畸形,而是帶有悠遠歷史必然性的社會文化現象,我佇立在此,鴉聲啞啞,我才明白前人有過多驚人的成就,又有過多駭人的淪落,而每個人都是挾帶著歷史走向現代。

世代傳承的店坊
  • 鳩居堂

這是再訪京都前,第一間打入的店家。穩重低調的建築外觀、隨著四季更迭更換顏色的暖簾、東側特意設計的侘寂庭院,讓人走進店裡,就感到沉靜,還好,你還在。

創立於江戶時代的鳩居堂,店名取自詩經國風召南篇「維鵲有巢,維鳩居之」,原是藥商後來才逐漸進口書信文具,並會隨年節和季節推出不同圖案的明信片、信紙,和大眾店家不同的是,簡單卻能精準印上雋永且恰好的圖案,大量留白卻有更多想像空間,除此之外,紙類工藝品、線香、書法用具等,也都一應俱全。

「誰還用筆寫信?」

京都人會,我也會。日本料理手寫今日菜單,異國餐廳手繪食譜,許多店家更是手寫價目表,看著別人的字跡,就可以感受到對方的情緒,就像難過時,字會呈現空散、無力;生氣時,力道和稜角則會增加。感動多年再訪京都,能看到刻在心中尚未流失的光景。

  • 京都六角藍瓶咖啡

獨自漫步在中京區,拿著相機在巷街小店裡穿梭,直到觀景窗內的對焦在藍瓶上,才發現走到了名店。和店員聊店家歷史時,才知道特別放置腳踏車於Logo上方,是因前身為百年老店「辻森自行車商會」,選址在此是希望段站駐足的過客都能來杯美好的咖啡,就像當初騎者作為中途休息的場所,而這樣簡單、每好的意念,更充斥著品牌溫度。

一踏進店內立即可以聞到咖啡和北山杉的香氣,擺放來自各國的古董傢俬呈現濃濃復古氛圍,融洽結合新與舊、京都雅緻與異地風情。我喜歡這裡的藍瓶不用排隊,就像一間道地咖啡廳,有許多來看書、做事的人們,樸實卻精緻。

「允許暫時被世界遺忘吧」看著窗外發呆時不禁這麼想著。

拼命奔跑好幾年,花了雙倍力氣、時間去爭取想要的高度,得到經濟上的穩定和獨立,可以體驗、擁有過去可望而不可及的物質與經驗,卻失去創作能力、健檢紅字,與為自己放手一博的勇氣。而如今已離開半年,期間找回的創作能量與身心健康,都是久違的渴望。

我喜歡在途中沒有身分的標籤,沒有過去與未來,只專注在當下的每個發生,那時會覺得跟自己很靠近,也能充滿力量走得越遠、越深刻,像某種新的價值正在靈魂裏發芽。

旅行時自省著對世界知道的實在太少,但也正因為無數的未知包圍著我們,才使人生保有迸發的樂趣,如果哪天一切都能輕易、明確解釋,那也將變得無聊,也只是一種沉悶的重複罷了。

再訪京都遇見古樸的、新建的店家,卻皆極富默契地保有古都一致的氣質,我想一座城市的文化吸引力,未必是大師雲集、事蹟戰功,而是具有自身獨特性,及不願淪為既有主題的附庸。因為文化從不該僅止於匠藝層面和記憶層面,而是需極富敏感在思考層面和創造層面,並帶給人們一種整體性的價值定位與精神認同。

Advertisement

14 thoughts on “放下旅遊手冊,漫步京巷光景。

  1. 好喜歡這樣仔細寫深度旅遊的文字和照片,就像跟著妳的文章也一起走過,期待續集!想看更多京都的樣子!

    Like

    1. 主機:Sony a7RIII/a7C ; 鏡頭:55f18/2470GM
      目前會在第二篇文章淺談喔,也有考慮往後特別寫一篇旅遊攝影分析的文章!如果還有更多想暸解的再跟我說 :)

      Like

      1. Hi Peter,不知道為何系統無法直接回覆你,就在回答喔。
        55f18一直是我慣用的定焦鏡,當然35f18也真的很輕巧又好用,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接近人眼視角的距離!我會建議每種焦段都嘗試(可以從大三元開始),再慢慢了解自己最舒服、喜歡的樣子。

        Like

  2. 我一直是S的IG粉絲,這次看著妳在京都的照片跟文字,也忍不住訂了機票準備飛去看看這座城市有多迷人。

    想問如果是第一次去的話,建議可以去哪些地方呢?(當然妳介紹的一定都會加入清單)

    Like

    1. 謝謝家瑋!沒想到竟然會不小心推坑(笑)
      第一次可以去清水寺、伏見稻荷大社、南禪寺、錦市場,建議可以鎖定一個大景點後,就開始在附近逛,相信會有滿滿收穫!
      *如果剛好碰上櫻花季,也很推薦去嵐山喔。

      Lik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