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景窗後的倒敘人生 – Vivian Maier

‘’Always around the camera with her neck’’

Vivian Maier ,1926-2009,褓母兼攝影師
她如倒敘法般出現於世間,在 Maier 過世幾年後,因為歷史學家 John Maloof 為了考究50年代的紐約風貌,於2007的一場舊物拍賣市集以380美元購買約30000多張的底片,˙一箱沒有任何標記的箱子,卻因萬花筒般的內容,開始對這位攝影師感到好奇,並一步不追朔過去,至今尚未沖洗的彩色底片有700餘張,黑白則有2000多張,也許比起  Maier 的攝影技巧,更引人興趣的是絕對是她的生命故事。
她留下或大或小或重或輕的故事同等分量,發生在世界各個角落和時空的一瞥,就如人生共同經歷的每一刻,可能當下是痛苦的、嘲諷的、美麗的、悲傷的、困惑的、孤獨的、幸福的、徒勞無功的,沒有意義的,永遠無法得到快樂的,觀看每一卷底片下的成像,看似兩兩無關的畫面連續上演彷彿成了記憶,無論大到歷史或小到個人,甚至不為人間的人性美好相對面,都足以讓我們從感覺的真相中去拼湊對 Vivian Maier的樣貌,即便誰也沒真正認識她。

WHO ARE YOU?

‘’Call me Smith.’’

‘’I’m not going to tell you’’

‘’Miss V Smith’’

‘’I don’t have a phone.’’

‘’I’m sorry of a spy’’

自稱為間諜,穿著男版大衣、個性靴子及圓頂帽刻意遮掩女性的身材,軍人式的行走步伐顯示自律且不可侵犯的界線,即使認識10年的好友對她的暸解仍如冰山一角,當時所有人都因口音認定她是法國人,卻不知真正出生地在紐約,沒人知道她真實身份及真正的故事為何,就像是一場拼圖碎片般的存在。Maier本身也是位收藏家,票卷、帽子、大衣、別針、明信片、信紙皆是她的藏物,也許這些細碎的物件都顯示本身是位重情並念舊的人,讓我想起 Clare Cooper Marcus曾敘述收藏癖好者:「有些人對所有物的依附,象徵了他在人際關係上的疏離。」
事實上,Maier雖然是褓母,卻時常因突發性的情緒以及固執使身旁的人無法進一步靠近,其中著名的便是她需要將自己的房間、行李箱皆上鎖,並收藏每日的報紙且長期堆疊在房間,導致能夠行走的縫隙非常小,卻是提供她強大安全感的所在,有天雇主將本日的報紙送給鄰居時被發現,Maier直接怒吼並警告不准再做此事,更反映出嚴重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特質。另一個故事則是經由底片的線索去探訪姑姑,當最後一位親戚,也就是她的親姑姑離開時,即使 Maier 仍在世卻非遺產的繼承人,反而寄託給友人,當時姑姑只留下一段話如下:

‘’I make no provision for any of my relatives for reasons best known to me which I have disposed to a few of my intimate friends.’’ — Vivian’s Aunt

‘’Woman should have their opinions.’’ — Vivian Maier

她是矛盾的、古怪的、大膽的、細膩的、神秘的、孤獨的、溫暖的,在50年代的攝影通常用於教會與婚禮,而一位女性攝影師在當時年代是無法被認可,所以也是為什麼選擇 Rolleiflex的機種,因為其是由下看成像,而非直接性地面對被攝者,顯現城市隱藏者的身份。無庸置疑也是位女性主義者,她未婚並勇敢追求自我,1959年告訴雇主:I’m going to travel the world, and I’ll be back in eight months.’’ 然後帶著一卡行李箱及一台相機便去曼谷、印度、泰國、埃及、也門及南美洲。
許多人都會疑惑:她一個女生去嗎?
是的,與其庸庸碌碌的苟且生存,不如擇其所愛走到窮途末路,就像寧願辜負天下人,也不願背對自己的原則。我想她是這樣的人生態度去做所有的選擇,想聽聽在偌大的城市裡充滿格格不入的孤獨聲響,想看看將世俗硬生生拋開卻又難以承受遍循不著人群認同的必然無奈,這條望不見盡頭的漫漫長路,我們永遠只能摸黑前進,無從得知正確方向,無從避開坑洞泥淖,然而藉由與孤寂共處、與失意共存的旅途中才有機會擁有大量時間去拍下每個城市的面貌。
環環相扣組成現階段的人生,或早或晚都會明白,過去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為了鋪陳今天的相遇,我們當下不見得能釐清命運脈絡,前面的僅僅只是序言,因為飛鳥生來就應屬於蒼穹,獅子生來就應屬於原野,而人海之中的我們茫然繞了如此一大圈之後或許終能領悟,惦記所愛之人、擁有所愛之事的生命,所有相見的美好經驗都留待來日可供追念,並足以溫暖整個晦暗嘈雜的世界,所以她其實懂得愛人。

’’As she was photographing, she was seeing just how close you can come into somebody’s space and make a picture of them. That tells me a lot about her, it tells that she could go into a space with a total stranger, and get them to accommodate her by being themselves and generate this kind of moment. You know, where those presences were actually kind of vibrating together. And then she’s gone.’’—Joel Meyerowitz

每天都會閱讀《紐約時報》,尤其熱衷於社會時事,包含暴力、性、戰爭等爭論性議題,她時常邊看著文章邊叱責,這也影響著系列影像的產生。人人幾乎都有某種層面與程度的障礙,來自殘缺,來自陰影,甚至已經凋零,她站在社會底層的觀點去紀錄生活在城市下的人類的真實樣貌,比起看似美好虛無飄渺的高尚風華,市井小名為了討生活所展現的狼狽或者勤奮的留影,之所以會獲得共鳴正是因為「誠實」,讓我想起《JOKER》裡的台詞:Better the blind man who pisses out the window than the joker who told him it was a urinal. Know who the joker is? It’s everybody.
她望穿這世界的骯髒醜陋表裡不一,看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並拍下最觸動的影像,名為人性。
偶爾,她也會出現一些戲謔性的拍攝角度。

’’I think her pictures show a tenderness, instant alertness to human tragedies, and these moments of generosity and sweetness.’’— Joel Meyerowitz

她曾回法國郊區的家鄉,而後瞬間佇立於紐約街頭,俐落頭髮的女士按照自己不受拘束的內心世界,不慌不忙、置身事外,以沉默應萬變,帶著距離感以超脫現實的目光直視人人口中承載夢想與希望的城市角落,多半先有既定印象中迷人的景緻、建築,人們才現身於景框裡,有時一頭霧水,有時為她捏把冷汗,因為在那樣的城市裡,我們看過智慧也看過愚蠢,我們領教過信任也領教過懷疑,我們既面對光明也正視黑暗。
底片,以感光類型來分,則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紅外線底片等。而彩色底片因應不同的光源而調整相片的色調,又分為日光片與燈光片,因為燈光片在拍攝日光下的景物會偏藍,所以可以推測其應是使用日光片。數量稀有的彩色底片裡能看出Maier在色彩的掌控上也非常恰到好處,也許因為增添顏色的關係,可以感受她向眼前世界搭訕的熱情,以及晴朗的愛。
Greenberg 是間長期與Maier合作的印刷店,她會偶爾請老闆將其底片沖洗外也做評論,在書信的過程中意外發現Maier知道自己的攝影才華,並且是渴望被看見的,希望老闆能將其作品輸出作為明信片販售,此件事也讓許多熟識她的人都感到訝異。從市集發現她的作品裡,擁有大量的底片是自拍,從理髮、旅行到影子的攝下,從日常孩子們的跑跳到精緻的時尚名流,她不只用影像紀錄時代,也是最感性的在場證明。

‘’If you want to take care of somebody, why don’t you take care of me?’’— Vivian Maier

年老後,Maier 去見每一位雇主,求他們別離開並聽她說說話就好,那樣脆弱的女人彷彿緊拉著最後一根稻草般,想要傾訴著內心的渴望還有不再被拋下的孤獨感,只是沒有人為她留下。
那樣巨大的悲傷,就像是漲潮時無可逃脫的海水那般洶湧無備,有什麼在心裡慢慢死去,有一些東西變成了陳腐的屍體擱置在心裡最私密的位置,排山倒海,屍橫遍野,無法再靠自己的能力將其從心上割去,於是就這樣放縱其腐蝕著,這樣的悲傷從心裡傾盆而出,將她淹埋,在那個比海還深的地方,就連自救也無能為力。
她時而對剛放學的孩子咆哮然後大笑,或者突然間嚎啕大哭到將收藏多年的大衣沾得都是鼻涕,然而花上最長的時間便是坐在長椅上什麼也不做,只是望著日出日落,靈魂就像是遺落在某個底片空隙中,再也找不回。

‘’Well, I suppose nothing is meant fast forever, and we have to make room for other people. It’s a wheel. You get on, you have to go to the end, and then somebody else takes their place. Now I’m going to close, and quickly run next door to do my work.’’ — Vivian Maier

|資料來源:
內文參考資訊 
《A PHOTOGRAPHER FOUND》
《VIVIAN MAIER: SELF-PORTRAITS》
《VIVIAN MAIER: STREET PHOTOGRAPHER》
《VIVIAN MAIER – THE COLOR WORK》
《Finding Vivian Maier》
圖片

http://www.vivianmarier.com

|展覽資訊:

V.M.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
本展覽由diChroma photography授權;作品由Courtesy of Maloof Collection and Howard Greenberg Gallery, NY提供。

日期:2020/7/4~9/6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1號倉庫(台北市光復南路133號)
授權單位:diChroma Photography
主辦單位:異角藝術
共同主辦: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松山文創園區

Advertisemen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